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的重要位置。”10月28日,林業產業科技創新帶動長江經濟帶建設座談會在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簡稱石柱縣)召開,會議由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滿主持。
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為重慶經緯林業科技有限公司授牌
石柱縣位于長江上游地區,東接湖北利川市,南臨重慶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西南靠重慶豐都,西北連重慶忠縣,北與重慶萬州區接壤。是三峽庫區腹心,集少數民族自治縣、三峽庫區淹沒縣、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于一體的特殊縣份。
此次座談會旨在集眾人之智,合多方之力,形成以“政、產、研、學、用”五位一體的優勢,深入討論如何將科技創新重點構建成果轉化為服務林業產業發展平臺;突破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生態產業等方面的關鍵核心技術,推進長江流域生態產業提升技術集成示范,建設長江經濟帶生態林業科技基礎性平臺和示范園區。
中紀委駐原國家林業局紀檢組組長、中國綠化基金會主席、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副會長陳述賢在會上強調,一要著力推進林業科技創新;二要著力健全林業標準和質量監督體系;三要著力強化林業科技隊伍建設;四要著力推進林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五要著力優化林業科技創新的良好環境。林業科研具有很強的基礎性和公益性,發揮林業科技創新引領作用,該項目在重慶市、石柱縣等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關懷支持下,通過項目建設方的精心謀劃,一定會得到順利實施,推動長江經濟帶的穩步發展。
重慶市林業局副局長王聲斌在講話中指出,建立國家儲備林制度,是黨中央、國務院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做出的一項重要決策。為扎實推進此項工作,進一步改善市域生態環境,增加民眾生態福祉,應積極搭建相關平臺,創新機制,引進資金。市林業局將積極配合做好項目規劃引領、政策推動和跟蹤指導工作,不斷完善相關政策,認真總結各地成功經驗,盡快探索形成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
石柱縣委書記蹇澤西在講話中指出,石柱縣林業產業發展潛力巨大,不僅表現在具有豐富的林業資源,可為大力發展林業產業提供基礎性保障,同時,石柱縣林業產業發展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成功典型范例。縣政府將積極作為,簡化審批程序,同時要邊整改邊恢復,為做大做強林業產業貢獻力量,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林業科技基礎性平臺建設,
會上,石柱縣副縣長譚燕子對該縣近期重點工作作了詳細匯報。石柱縣是“中國黃連之鄉”“中國辣椒之鄉”和中國最大的莼菜基地。匯報中指出,近年來,石柱縣奮力推進“三縣一地”建設,各項事業取得了新進展,尤其是林業生產建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石柱縣的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大,風險防控能力強;產業融合發展勢頭強勁,助農增收效果明顯;林業改革穩步推進,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她希望各部門能夠支持水磨溪濕地縣級自然保護區轉型發展,同時支持石柱縣建立國家戰略儲備林基地。下一步,石柱縣將緊繞“轉型康養、綠色崛起”的發展主題,奮力打造武陵山特色生態經濟強縣、民族地區扶貧開發示范縣以及長江上游生態文明先行示范縣和全國著名康養休閑生態旅游目的地。
據了解,為更好地建設長江經濟帶生態林業科技基礎性平臺和示范園區,發揮“政、產、研、學、用”五位一體的優勢,石柱縣人民政府與南京林業大學、重慶經緯林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長期的合作協議,形成了深度的合作關系。
南京林業大學原副校長施季森針對長江經濟帶生態林業科技基礎性平臺建設暨水磨溪量勁廠房轉型利用技術支撐方案作了詳細匯報。在技術利用上,主要是林木良種細胞工程種苗繁育發明專利技術。其原理為誘導形成體細胞胚胎,再生為植株的現代生物技術,從根本上改變了“一粒種子育一株苗”的傳統繁殖方式,體細胞來源泛、數量多、增殖快,為林木種業工業化提供了核心技術。通過林木體胚高頻誘導、同步發生技術、細胞工程應用的繁殖材料集成、細胞工程育種的理論和種苗規模化繁育技術產業化應用等“四大”創新,發明了雜交鵝掌楸等8個針闊葉樹種的快速高效繁殖的體細胞胚胎發生技術,構建了林木細胞工程種苗繁育產業化關鍵技術通用平臺。優化的高效轉基因技術體系奠定了關鍵技術基礎,而且可直接在林木種苗產業化工程中應用。該項技術為江經濟帶生態林業科技基礎性平臺建設暨水磨溪量勁廠房轉型提供了極大的科學技術支撐。
據了解,南京林業大學原副校長施季森教授團隊自主研發的林木良種細胞工程種苗繁育系列發明專利技術,實現了“給我一個細胞,還你一片森林”的林木種業的規模化、工廠化,是具有世界先進、國內領先水平的高新生物技術。該項目首席科學家施季森教授團隊分別于2015年獲得江蘇省科學技術一等獎,2005年和2016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技術很好解決了林木良種選育周期長、規模化不足的問題。
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副會長、重慶經緯林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國熙在會上匯報了長江經濟帶生態林業科技基礎性平臺建設暨水磨溪量勁廠房轉型利用方案。方案中顯示,以打造長江經濟帶生態林業科技基礎性平臺,推動種業核心技術的持續創新,實施種業應用技術解決方案,發揮科技龍頭企業引領示范作用,以實現服務于長江經濟帶“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綠色發展和精準扶貧的發展目標。同時,該公司也在積極與林業產業內有影響力的大企業合作,目前正與中林集團林場總公司、四川長江造林局進行友好治談,充分發揮各方優勢,實現強強聯合。以“一個研究院、一個聯盟、三個中心、三個示范基地”為建設方案,擬建設地點為石柱縣西沱鎮和水磨溪園區。
隨后,在交流發言中,參會代表暢所欲言,積極獻言獻策,就國家儲備林建設、科技創新技術支撐、林業學術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寶貴意見和建議。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森林資源管理司巡視員張松丹,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直屬機關工會聯合會主席、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品牌建設分會理事長蔣周明,中國綠色時報社副社長劉寧,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副會長、北京林業大學原校長宋維明,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左軍等領導參加此次座談會。
《中國林業產業》雜志/游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