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就有家居的存在。作為我國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行業,中國家居在最近三十年里一路高歌,發展迅猛,現企業總數已達5萬家,總產值居世界第一,風格流派無不涉及。但是,當歷史的腳步來到讓國人驕傲的2008年,與舉辦奧運和神七上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全球金融危機對于國際資本市場的毀滅性沖擊,尤其是號稱家居產業世界第一的中國家居行業,更是史無前例的粉碎性“骨折”。在這種情況下,大量外銷家居企業轉戰內銷,擠壓原本緊仄不堪的國內市場,一些中小企業的“蛋糕”份額越來越小,掙扎在出局的邊緣……
在中國經濟前沿陣地的珠三角,中小家居企業受金融風暴的影響更甚,更明顯。家居企業作為我國的出口大戶,在今年10月份的104屆廣交會上不可避免遭到市場的“滑鐵盧”。盡管不少家居企業想避開歐美,積極開拓中東和非洲等新興市場,但成交量卻讓人失望,部分企業較去年大幅下滑至6成。同時,受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很多沒有自主品牌的家居企業,是貼牌制造,然后出口到國外中小企業。這些企業的大量倒閉有可能影響當地的就業和穩定。據不完全統計,08年前三季度僅廣東省東莞市倒閉和遷移的家居及關聯企業達到1600多家。全國倒閉和轉型的家居及關聯企業則達到7000多家。
根據國務院最新發布的經濟數據報告顯示,我國前三季度GDP增速降至9.9%,為2002年以來增幅首次回落到兩位數以下,家居出口193.5億美元,同比回落3.5個百分點。同時,國家為協助家居企業度過難關,從11月1日開始,家居業調整了出口退稅率,其中臥室、辦公室、廚房木質家居的出口退稅率由9%提高到11%,石制家居的出口退稅率更是提高到13%。不過有專家指出,此舉對整個行業來說還是杯水車薪。只能起到刺激生產和出口,治標不治本,家居行業目前的頹勢要得到根本性的扭轉,必須是市場作用下的轉變。在此情況下,無論在紅海中掙扎、抑或是在藍海中博弈的家居企業,暫且先不管什么邊緣化問題,而是首先要保證一定的資金流,讓企業能夠安然度過這個寒冬。在保證現金流的同時,廣大中小型家居企業一定要在這場陣痛甚至長痛當中,努力轉變思想觀念,積極學習優秀企業的經營思維和意識,在符合自身企業情況的前提下,進行轉變調整。
首先,在資金方面,中小企業應當積極參加信用保險和信用擔保,改善自身的融資環境。
國家已經考慮建立規范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中小企業應當抓住機遇,積極配合這一機制的運行。另外中小企業應當加強資金的監督與管理,不斷提高資金效益,為進一步籌集資金創造條件。我國家居中小企業難以通過正常渠道獲得銀行的貸款,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中小企業信用等級低,資信相對較差,取得抵押擔保貸款困難;二是一些中小企業借改制之機逃避銀行債務;三是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經營成本和交易成本較高;四是大多數中小企業是非國有企業,有些銀行受傳統觀念和行政干預的影響,對非國有中小企業貸款不夠熱心;五是缺乏專門為中小企業貸款服務的金融機構;六是缺乏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機構。因此,在接下來的企業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沒有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中小企業就很難找到高水平的管理者。而沒有高水平的管理者,企業的資金籌集渠道也就很難暢通。只有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中小企業的產權交易、資產重組等需要新增資金的渠道才能暢通,才能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活動。并不斷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想得到廣泛的資金支持,中小企業必須不斷優化自己的產業結構,增強自己的市場競爭力,才能有出路。
其次,營銷策略及渠道建設。
有人感慨,現今家居行業的混戰場面就如十年前的家電行業,市場充斥著大量走低端路線的小企業。由于入行門檻低,許多家居工廠從作坊模式起家,缺乏作為一個現代企業的管理理念和營銷策略。沒有一個行業能脫離市場發展的規律,品牌突圍是當今每個家居企業必須直面的命題,尤其是在經濟危機這種特殊經濟環境下,品牌顯得尤為重要。近幾年,國內家居企業在消費逐漸疲軟、競爭激烈、產品同質化、空間減少、經濟效益明顯下降的情況下,表現出市場競爭無序、區域性特征明顯、品牌營銷意識不強等特征。因此家企居業,目前承受壓力最大的就是營銷策略的制定實施,中國的家居制造資源比較豐富,所以國內很多中小型家居企業都是做好幾十個產品,甚至幾百個上千個產品,產品類別非常豐富,工作起來也很忙,就是不賺錢。缺乏專業的營銷隊伍、缺乏對市場的研究、缺乏對營銷戰術的創新,造成了這種“骨架大肉少”的“奇觀”。
最后,這是中小家居企業的空白,也是其經營“沙漠”,就是產品設計或說是研發的創新。
在國內,基本上沒有中小家居企業,花大資本去打造自己的研發團隊,而是參展參展再參展,學來就用,太實際,這也是珠三角大多中小家居企業主的做法,這就制約了企業長遠發展的態勢。在國外,比如意大利、德國,一些中小家居企業的產品受歡迎程度甚至比一些巨頭還高,為什么呢? 設計,還是設計,在他們的家居人眼里,設計創新才是他們發展的動力,才是企業的生命力。反觀國內,有幾個企業能做到?所以,值得反思,反思之后,最重要的是去做、去實踐。其實,這個情況,國內的家居人都知道,就是很少有人切切實實地去實踐。只有形成自己企業的設計風格之后,企業的產品品牌文化才能隨之形成,所以,這個至關重要。
在這個陣痛或長痛中抓住機遇,去用心經營自己,經營企業,中國家居的健康有序發展就指日可待。困難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挑戰困難的膽量和魄力。最后用一句話與行業共勉:“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編輯:201502